close

 

作業三指定論述

數位設計相關議題─資訊視覺化初探

 

前言

        遠古時期,岩壁上的繪畫變記錄著古代先人的想法與訊息,到了中古時代,充滿宗教意味的壁畫達到了傳遞知識與訊息的目的。現今,數位媒體的發展讓平面資料更加豐富與無所不在,資訊過剩的年代,如何讓大眾能夠輕鬆接收與了解這些訊息,是值得我們所考慮的。

 

 

1264942957.jpg

2771207629_a14fd88d30.jpg

1希臘史前壁畫

2西斯汀教堂天頂的濕壁畫

 

 

日本漫畫大作「Ghost in the shell」,以香港為未來都市之藍本,當中美術設定對於香港的印象:(前略…)街道上流動著過多泛濫的資訊,這些 過多過剩隨著所有東西而散發出來。現代都市充斥著告示版、霓虹燈和標誌.....人們(不知覺地?)活在這個資訊洪流中,(中略…)於大量標誌的迷霧與凌亂都市空間的灼熱中,街道都顯得很混沌。路過的人、吵叫、車聲,所有機器的噪音與人類的"聲音污染"都合而為一,通過耳朵直迫人的中樞 神經。但為何人們仍屈服於這種"推毀性"的環境之下?現在人工代替自然,人類變得像以前的動物般,被奪去了人類的特質,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被直接地捲 入資訊的漩渦裏,感覺從此變得麻木。另一方面(後略…)(section9,作者原文翻譯)

09.jpg

hk03.jpg

3動畫中的未來都市

4香港的都市景觀

 

        因此對於空間的塑造者而言,如何打造舒適的環境,除了基本空間設計外,整理眾多的過剩資訊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空間,消費符號的工具或場所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分析消費社會的消費品中認為「物」在現代社會裡不在僅僅是「物」的本身,而是「物的體系」(System of Objects:必須與其他社會實踐關聯在一起才有能產生意義。「物」成為一種「符號體系」。“消費“物“這個行為不再是去消費物質性的“物“,而是去消費“物“與“物“之間的差異。消費品要成為消費的對象就必須從“物“變成“物-符號“的體系而廣告則是“物-符號“中“符號“部份的一個重要體現。筆者認為香港地鐵站廣告空間所反應的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進程似乎有加劇之勢,鏡框式的廣告展示不再具備限制廣告展示的功能,反而成為廣告的一部份。地鐵站整個空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展示工具(tools)而不是場所(venue)。(在地鐵內逛街:廣告展示與香港地鐵空間的構成)

 

因此在各種層級的空間領域中,空間可以成為資訊的媒介,反之,將訊息差異化並將其意義串聯便能夠傳遞空間訊息與特性。「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現在,也許我可以把這句話的含意延伸為,空間是透過行為而反應的機器。

 

資訊視覺化

        資訊視覺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一詞由斯圖爾特·卡德頁面斯圖爾特·卡德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百科對應頁面為Stuart K. Card約克·麥金利頁面約克·麥金利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百科對應頁面為Jock D. Mackinlay喬治·羅伯遜頁面喬治·羅伯遜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百科對應頁面為George G. Robertson1989年創造出來,作用是透過電腦輔助,協助閱讀者理解資訊的視覺化處理手法(Card & Mackinlay, 1997)自十八世紀後期數據圖形學誕生以來,抽象資訊的視覺表達手段被用來了解在文字與統計數下的抽象涵意並加以分析。下圖5則是利用化學週期表來表現遊戲主機手把的按鍵配置在各時代的演化過程,透過兩者類似的「時間」因子,巧妙的替換了原有週期表的內容。而在二十世紀的圖形化界面,讓使用者能夠直接與可視化的信息之間產生互動。(wiki)

 

5圖表是最簡單的資訊視覺化。

 

視覺化分析論1歸納六種方式,讓資訊視覺化強化了人類的認知能力。

  1. 增加認知資源:利用可視資源提高人類的工作記憶能力
  2. 減少搜索:如利用較少的空間表達大量的數據。
  3. 加強對於各種模式的識別:如在訊息群組中表現自身的時間關係。
  4. 易化對於各種關係的知覺推理:
  5. 對大量的潛在事件加以知覺感測:
  6. 建立便於操作的,不同於靜態圖像的媒介,進而減化搜尋資訊的步驟。

應用範圍

奧地利 Graz 格拉次當代美術館

        美術館外觀是由不規則的曲面雙層玻璃外牆所覆蓋,其中裝置了925組的螢光燈管,稱之為BIX系統,可分別控制每盞燈管的18種明滅模式,東邊立面長45公尺,高20公尺,可顯示簡單的低階像素的圖像與影片,透過此種手法美術館與週邊環境產生了資訊交流,而美術館也將外牆開放給藝術創作者發揮其創意,成為了一種藝術交流的媒介。

bix.jpg

6美術館外觀

7 BIX系統細部

 

BIX-PixelPattern.jpg

8 BIX系統光源分佈圖

 

 

Bloomberg ICE

位於東京丸之內大樓的Bloomberg ICE是個金融交流情報站,3x5公尺的曲面玻璃螢幕上自動顯示從世界傳來的金融資訊,逐漸膨脹的文字表示上漲的股票,利用紅色流砂表示重挫的股價,透過紅外線感應器,讓路人與金融情報產生有趣的互動。除了金融訊息的交流外也形成了前衛的科技藝術, 日本科技藝術大師岩井俊雄 Toshio Iwai設計這個解構電腦資訊與互動介面,「ICE」則正要講的是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互動溝通體驗)。

330.jpg

328.jpg

9.10 使用者與資訊的互動

 

 

聲音的視覺化

reprojected_start.jpg

Volume11.jpg

11道路旁的螢幕

12隨人群變化的燈柱

透過偵測聲音的大小,將人的活動情形量化並形成圖案,可顯示人群數量多寡的分佈;在車流量龐大的道路旁,顯示行人的圖樣,可讓提醒駕駛人安全道路駕駛的重要性,這些裝置不僅傳遞了資訊,也使這些資訊融入到了都市景觀中。

 

結論

過剩的資訊內容已經開始影響了都市樣貌,人群無時無刻都必須被迫的接收訊息,「訊息」儼然已形成一種都市與空間的新皮層,而透過控簡易的使用者介面,複雜的資訊也能夠適度的傳遞給使用者,並且與空間相互對話,而我們更可以利用普及運算與寧靜技術2(Ubiquitous computing Calm Technology)的角度去思考什麼時間、行為、地點、使用者,會接收怎樣的資訊,讓選擇權回到使用者的手中,創造出更多的生活體驗。


 

 

1視覺化分析論是資訊視覺化與科學視覺化領域發展的產物,側重於藉助于互動式使用者界面而進行的分析推理(wiki)

2 普及運算與寧靜技術是由Mark Weiser所提出,他歸納了4點特色:隨處存在的電腦可幫助使用者完成任何事,最好的電腦是安靜、無形的助手,更直覺的使用方式可以讓使用者感覺不到電腦的存在,這種技術應該是要塑造平靜的環境。

 

 

參考資料

Section9 http://section9.hypermart.net/analysis/02.php

WIKI信息可視化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F%A1%E6%81%AF%E5%8F%AF%E8%A7%86%E5%8C%96&variant=zh-tw#_note-2

WIKI Mark Weis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k_Weiser

Kunsthaus Graz BIX Facade http://www.kunsthausgraz.steiermark.at/cms/ziel/4975814/EN/

BIX外牆應募http://www.jpf.go.jp/art-compe/#09

MAG design 玫格設計http://www.wretch.cc/blog/lucayang/1667350

東京100個超有設計感景點http://www.wretch.cc/blog/juyacw/5427283
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
http://www.klein-dytham.com/

 

參考文獻

1.           黃郅鈞/數位編織-虛擬環境中資訊視覺化探討/2004/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           Information Design Source Book/ Gingko Pr Inc/2007/Japan

 

圖片

1.           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60516/45/epa_2006051600048_image/3786782903.jpg.html

2.           http://www.flickr.com/photos/kuobo/2771207629/

3.           http://section9.hypermart.net/images/m1/09.jpg

4.           http://section9.hypermart.net/images/other/hk/hk0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on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