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 回饋式建築之結構形態控制

SHAPE CONTROL IN RESPONSIV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CURRENT REASONS & CHALLENGES


Tristan dEstrée Sterk

The School Of Interactive Arts & Technology,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Canada



首先論述回饋式結構之興衰,而針對建築的永續發展與環境互動強調回饋式結構之優點,再以實際可供控制之模型說明其概念,最後提出未來之願景。

在下列模型當中藉由管形的鋼性結構連結各制動器並並提供最基本的結構負載,藉由驅動制動器的伸縮而使結構隨著中心而大量的轉動。

5 本論文與設計專業之關係

5.1 論文優點與侷限

5.1.1 優點

本論文希望人類與環境的和諧提升至建築與環境互動,打破傳統的建築思維,嘗試以工程學知識與角度探討建築結構的未來性,使其建築能夠自由應對不同的環境變化,進而達到節省能源與建材使用,而達到永續利用。

5.1.2 侷限

回 饋式建築是種結構的形變,必定與各種工程學的應用是密不可分,而建築師理想中的結構並不一定存在,且無法保證其結構強度,因此這代表著工程仍然必須有突破 現況的目標,而建築師也必須對工程學有必定程度的瞭解,並且尋求最適當的控制方法,使結構能夠反映其所需,且合乎美感原則與使用者需求與感受。

5.2 與本身研究方向之啟發

研 究生之研究,首先必探討設計所為何事,如何正確點出問題點並尋求解決之道。對於數位建築,常常是淪落為建築造型之誇飾,虛華無實的外表,掩飾了建築的內涵 與本質。而在本論文中,可以重新審視「設計」之含意並且正確探討現今建築之問題點,更應廣泛瞭解新概念與技術,進而尋求新領域的開拓。

6 結論

~寫的太好了,我都不知道怎麼辦~ 對 於建築學而且,結構是最根本且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目前台灣的設計業界「建築設計」與「結構工程」是分開討論,可謂心物二元論乎?設築師們往往使用最保險且 瞭解的結構,並且咬文嚼字用虛幻無實的文字詮釋其「道理」。而當建築師有鎖新概念時,往往結構專業者也常常以「專業」之知識來應對,可謂了裹足不前,了無 新意。因此,成為優質的設計者必須吸收各領域的知識於一身,並融會貫通,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書目

1. 楊裕富/1995/設計論文寫作/雲林

2. 邱茂林/2005/透視智慧環境/建築情報季刊/台北

3. 邱茂林/2003/設計運算向度2/田園城市/台北

網頁

ORAMBRA 事務所 http://www.orambra.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ona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